一、验证目的
本验证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所采用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有效的检测本品中10种元素杂质的量。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二、限度计算”项下计算的限度,拟对化学药品中10种元素杂质(镉、铅、砷、汞、钴、钒、镍、锂、锑、铜)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的内容包括系统适用性(线性及范围)、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溶液稳定性。更多药学分析知识请登录www.chemanaly.com
二、限度计算
考虑来自包装材料和生产设备的元素杂质,以药品的最大日使用量为10g来计算药品中每种元素的通用允许浓度。限度(μg/g)=PDE/最大日使用量,为此我们参考ICH Q3D中关于注射途径规定的1类、2A类、3类(Li、Sb、Cu)限度的要求,制定限度如下表:
表1:各元素杂质限度
元素 | PDE(μg/天) | 限度(μg/g) |
镉Cd | 2 | 0.2 |
铅Pb | 5 | 0.5 |
砷As | 15 | 1.5 |
汞Hg | 3 | 0.3 |
钴Co | 5 | 0.5 |
钒V | 10 | 1 |
镍Ni | 20 | 2 |
锂Li | 250 | 25 |
锑Sb | 90 | 9 |
铜Cu | 300 | 30 |
三、验证标准
表2:方法学验证可接受标准
验证项目 | 可接受标准 |
系统适用性(线性及范围) | 1.在限度浓度0%~200%的范围内,各元素杂质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应大于0.990; 2.序列中和序列最后的对照品溶液(QC溶液)测得值和理论值的偏差应不得过20%。 |
专属性 | 空白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对各元素杂质测定无干扰;供试品加标溶液测得浓度减去供试品溶液测得浓度的值在对照品溶液测得浓度的70%~125%范围内。 |
检测限和定量限 | 理论检测限不得过实际检测限(10%限度水平);理论定量限不得过实际定量限(30%限度水平);6份供试品加标溶液(30%限度水平)中各元素杂质测得浓度的RSD值应不得过20%。 |
重复性 | 6份重复性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回收率应在70%~125%之间,回收率的RSD值应不得过20%。 |
中间精密度 | 6份中间精密度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回收率应在70%~125%之间,回收率的RSD值应不得过20%。与重复性6次结果,共12次供试品加标溶液中各元素杂质回收率的RSD值应不得过25%。 |
准确度 | 9份准确度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回收率应在70%~125%之间,回收率的RSD值应不得过25%。 |
溶液稳定性 | 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供试品加标溶液室温放置2小时,各时间点检测结果与0小时比较,各元素杂质的测得浓度变化值在70%~125%范围内。(备注:供试品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测得浓度若均低于检测限,可直接判定供试品溶液稳定)。 |
四、验证内容
4.1系统适用性(线性及范围)
4.1.1概述
在元素限度浓度0%~200%的范围内取6个比较均匀的浓度点进样分析,以元素杂质的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响应强度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4.1.2溶液配制
稀释剂、内标溶液、元素混合贮备溶液、线性溶液、对照品溶液等同“六、附录(方法描述)”项下的方法配制。
4.1.3进样程序
6个线性溶液各进样分析1次,对照品溶液在序列中和序列后各进样分析1次。
4.1.4计算
以各元素杂质的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响应强度为纵坐标做线性回归方程,报告线性曲线的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
4.1.5可接受标准
在限度浓度0%~200%的范围内,各元素杂质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应大于0.990;序列中和序列最后的对照品溶液(QC溶液)测得值和理论值的偏差应不得过20%。
4.2 专属性
4.2.1溶液配制
稀释剂、内标溶液、元素混合贮备溶液、空白溶液、对照品溶液、样品空白溶液、供试品溶液等同“六、附录(方法描述)”项下的方法配制。
供试品加标溶液(100%限度水平):取本品约0.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元素混合贮备溶液0.25ml、内标溶液0.25ml,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4.2.2进样程序
在描述的分析条件下建立系统适用性后,空白溶液、样品空白溶液、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供试品加标溶液各进样分析1次。
4.2.3可接受标准
空白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对各元素杂质测定无干扰;供试品加标溶液测得浓度减去供试品溶液测得浓度的值在对照品溶液测得浓度的70%~125%范围内。
4.3 检测限和定量限
4.3.1概述
LOQ和LOD是通过连续测定7份样品空白溶液,计算7份样品空白溶液中各元素杂质响应值的标准偏差(SD),用3倍SD作为理论检测限,用10倍SD作为理论定量限。用供试品加标溶液(10%限度水平)测得浓度与供试品溶液测得浓度的差值作为方法的实际检测限,用供试品加标溶液(30%限度水平)测得浓度与供试品溶液测得浓度的差值作为方法的实际定量限。
4.3.2溶液配制
稀释剂、内标溶液、元素混合贮备溶液、样品空白溶液、供试品溶液等同“六、附录(方法描述)”项下的方法配制。
供试品加标溶液(10%限度水平):取本品约0.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元素混合贮备溶液0.025ml、内标溶液0.25ml,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加标溶液(30%限度水平):取本品约0.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元素混合贮备溶液0.075ml、内标溶液0.25ml,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平行配制6份。
4.3.3进样程序
在描述的分析条件下建立系统适用性后,7份样品空白溶液、供试品溶液、供试品加标溶液(10%限度水平)、6份供试品加标溶液(30%限度水平)各进样分析1次。
4.3.4可接受标准
理论检测限不得过实际检测限(10%限度水平);理论定量限不得过实际定量限(30%限度水平);6份供试品加标溶液(30%限度水平)中各元素杂质测得浓度的RSD值应不得过20%。
4.4 精密度(重复性)
4.4.1概述
由同一实验人员配制供试品溶液、6份供试品加标溶液(重复性溶液),进行供试品加标溶液重复性测试,计算6份供试品加标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回收率及回收率的RSD值。
4.4.2溶液配制
样品空白溶液、供试品溶液等同“六、附录(方法描述)”项下的方法配制。
重复性溶液:取本品约0.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元素混合贮备溶液0.25ml、内标溶液0.25ml,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平行配制6份。
4.4.3进样程序
在描述的分析条件下建立系统适用性后,样品空白溶液、供试品溶液、6份重复性溶液各进样分析1次。
4.4.4可接受标准
6份重复性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回收率应在70%~125%之间,回收率的RSD值应不得过20%。
4.5 精密度(中间精密度)
4.5.1概述
由不同的实验人员,于不同日期,配制6份供试品加标溶液(中间精密度溶液),进行测定。
4.5.2溶液配制
样品空白溶液、供试品溶液等同“六、附录(方法描述)”项下的方法配制。
中间精密度溶液:同“4.4精密度(重复性)”项下“重复性溶液”的方法配制。平行配制6份。
4.5.3进样程序
在描述的分析条件下建立系统适用性后,样品空白溶液、供试品溶液、6份中间精密度溶液各进样分析1次。
4.5.4可接受标准
6份中间精密度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回收率应在70%~125%之间,回收率的RSD值应不得过20%。与重复性6次结果,共12次供试品加标溶液中各元素杂质回收率的RSD值应不得过25%。
4.6 准确度
4.6.1概述
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限度浓度的30%、100%、150%三个浓度水平的各元素杂质,经过同供试品溶液一样的前处理过程,配制得到供试品加标溶液,进行测定。测定值与理论加入值之间的比值称为回收率,回收率应满足一定的要求。采用内标校正标准曲线法计算各元素杂质的浓度。
4.6.2溶液配制
样品空白溶液、供试品溶液等同“六、附录(方法描述)”项下的方法配制。
准确度溶液-1(30%):取本品约0.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元素混合贮备溶液0.075ml、内标溶液0.25ml,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平行配制3份。
准确度溶液-2(100%):取本品约0.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元素混合贮备溶液0.25ml、内标溶液0.25ml,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平行配制3份。
准确度溶液-3(150%):取本品约0.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元素混合贮备溶液0.375ml、内标溶液0.25ml,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平行配制3份。
4.6.3进样程序
在描述的分析条件下建立系统适用性后,样品空白溶液、供试品溶液、9份准确度溶液各进样分析1次。
4.6.4计算方法
式中:
C测:准确度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测得浓度,mg/L;
C供:供试品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测得浓度,mg/L;
C理论:准确度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理论浓度,mg/L。
4.6.5可接受标准
9份准确度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回收率应在70%~125%之间,回收率的RSD值应不得过25%。
4.7 溶液稳定性
4.7.1概述
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供试品加标溶液,室温放置0小时、1小时、2小时后,进行检测。
4.7.2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同“六、附录(方法描述)”项下的方法配制。
供试品加标溶液:同“4.4精密度(重复性)”项下“重复性溶液”的方法配制。
4.7.3进样程序
在描述的分析条件下建立系统适用性后,于不同时间点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供试品加标溶液各进样分析1次。
4.7.4可接受标准
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供试品加标溶液,各时间点检测结果与0小时比较,各元素杂质的测得浓度变化值在70%~125%范围内。(备注:供试品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测得浓度若均低于检测限,可直接判定供试品溶液稳定)
五、样品检测
按照“六、附录(方法描述)”项下所述方法,对多批化学药品进行元素杂质的检测,记录数据,根据“六、附录(方法描述)”项下的计算公式计算各批供试品中各元素杂质的含量。
六、附录(方法描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412)
6.1 仪器及参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厂家
参数:载气:Ar射频功率:1.2kw 等离子体气流量:9.0L/min
扫描模式:DBG(碰撞气He)、DBN
表3:各元素质量数与内标选择
元素 | 分析物质量 | 内标物 |
镉Cd | 114 | In(115) |
铅Pb | 208 | Bi(209) |
砷As | 75 | Ge(74) |
汞Hg | 202 | Bi(209) |
钴Co | 59 | Ge(74) |
钒V | 51 | Ge(74) |
镍Ni | 60 | Ge(74) |
锂Li | 7 | Be(9) |
锑Sb | 121 | In(115) |
铜Cu | 63 | Ge(74) |
6.2 试剂和标准品
水:去离子水
硝酸:Trace Metal(ppb)
元素标准溶液:镉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铅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砷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汞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钴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钒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镍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锂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锑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铜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金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铋锗铟钪多元素标准溶液(100μg/ml)、铍元素标准溶液(1000μg/ml)。
6.3 溶液配制
稀释剂:量取硝酸7.5ml,加入适量去离子水,再加入0.1ml金元素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内标溶液:精密量取铋锗铟钪多元素标准溶液5ml、铍元素标准溶液0.5ml,置5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Bi、Ge、In、Sc、Be:10mg/ml)
元素混合贮备溶液:分别移取0.04ml镉元素标准溶液、0.1ml铅元素标准溶液、0.3ml砷元素标准溶液、0.06ml汞元素标准溶液、0.1ml钴元素标准溶液、0.2ml钒元素标准溶液和0.4ml镍元素标准溶液,置同一1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混合溶液一;分别移取1ml混合溶液一、0.5ml锂元素标准溶液、0.18ml锑元素标准溶液和0.6ml铜元素标准溶液,置同一10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元素混合贮备溶液。(镉(Cd):40μg/L、铅(Pb):100μg/L、砷(As):300μg/L、汞(Hg):60μg/L、钴(Co):100μg/L、钒(V):200μg/L、镍(Ni):400μg/L、锂(Li):5000μg/L、锑(Sb):1800μg/L、铜(Cu):6000μg/L)
线性溶液:按下表分别准确量取元素混合贮备溶液、内标溶液,至指定体积的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得6个不同浓度的线性溶液。
表4:线性溶液配制
线性溶液 | 元素混合贮备溶液(ml) | 内标溶液(ml) | 定容体积(ml) | 镉 Cd | 铅 Pb | 砷 As | 汞 Hg | 钴 Co |
浓度(mg/L) | ||||||||
L1(0%) | 0 | 0.5 | 50 | 0 | 0 | 0 | 0 | 0 |
L2(30%) | 0.15 | 0.12 | 0.3 | 0.9 | 0.18 | 0.3 | ||
L3(50%) | 0.25 | 0.2 | 0.5 | 1.5 | 0.3 | 0.5 | ||
L4(100%) | 0.5 | 0.4 | 1 | 3 | 0.6 | 1 | ||
L5(150%) | 0.75 | 0.6 | 1.5 | 4.5 | 0.9 | 1.5 | ||
L6(200%) | 1.0 | 0.8 | 2 | 6 | 1.2 | 2 | ||
线性溶液 | 元素混合贮备溶液(ml) | 内标溶液(ml) | 定容体积(ml) | 钒 V | 镍 Ni | 锂 Li | 锑 Sb | 铜 Cu |
浓度(mg/L) | ||||||||
L1(0%) | 0 | 0.5 | 50 | 0 | 0 | 0 | 0 | 0 |
L2(30%) | 0.15 | 0.6 | 1.2 | 15 | 5.4 | 18 | ||
L3(50%) | 0.25 | 1 | 2 | 25 | 9 | 30 | ||
L4(100%) | 0.5 | 2 | 4 | 50 | 18 | 60 | ||
L5(150%) | 0.75 | 3 | 6 | 75 | 27 | 90 | ||
L6(200%) | 1.0 | 4 | 8 | 100 | 36 | 120 |
空白溶液:同线性溶液L1。
对照品溶液(QC溶液):同线性溶液L4。
样品空白溶液:取去离子水约0.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内标溶液0.25ml,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约0.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内标溶液0.25ml,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6.4 结果计算
工作站根据各元素标准曲线计算出各元素在供试品中的浓度,换算可得各元素在供试品中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Ci供:供试品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测得浓度,mg/L;
Ci空白:样品空白溶液中各元素杂质的测得浓度,mg/L;
M:供试品的称样量,g;
25:供试品溶液的体积,ml;
1000:L转换成ml的换算系数。
6.5 可接受标准
限度要求:镉应不得过0.2μg/g,铅应不得过0.5μg/g,砷应不得过1.5μg/g,汞应不得过0.3μg/g,钴应不得过0.5μg/g,钒应不得过1μg/g,镍应不得过2μg/g、锂应不得过25μg/g、锑应不得过9μg/g、铜应不得过30μg/g。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的一切文章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3-11-25 13:50:15,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们一起讨论。